—
2022.2.26 - 2022. 3.31
—
Tong Gallery+Projects 荣幸宣布,将于2022年2月26日推出艺术家李尤松个展《吃米与盐的塔特林塔》,呈现艺术家近年来的绘画作品,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31日。敬请关注!
距离上一次的个展已经三年了。三年过去后,李尤松说:“我想被解释”。
你不难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李尤松鲜明的个人痕迹。对生长年代强烈的怀旧情感;迷恋建筑与空间及背后隐寓性;对历史的再造,重构,乃至破坏性地再现;沉迷东西方彼此映照中多元文化的想象。而具体而言,这一切非单纯的绘画性,而是叙事性的。
《再造西洋楼》呈现了他一直所关注的文化碰撞的母题。他以传教士的身份为乾隆重新设计了西洋楼二期:作为现代人重读启蒙时代的美感。在此,他经历了东西方文化身份的切换,同时也是历史与现代视角的背弃与重拾。抑或是在地下搭建起架空的奇妙空间,小人儿们在地底洞穴中穿梭,建造蒸汽驱动的机械王国。这种对某一异域文明的幻想,在他近日《丝之国》的手稿里也得以窥见。有趣的是,每一幅作品背后似乎都暗含故事,却并不会让观者完全代入第一人称“我”。西方或东方?古代或现代?文化或时间坐标上的位置是暧昧的,一切貌似合理,又充满了游戏性。
然而李尤松显然并不满足于此。在新作《舷窗》中,脱离了以往东北或童年的记忆图景,他第一次尝试描绘宇宙。在当今语境下,太空是全然进步性、科技性的,代表着人类永恒的探索与求知欲下可能发生的未来。李尤松将这一切全都收束于一扇小小的舷窗之中,我们只能窥见宏大宇宙的其中一角。一只带有中国工笔色彩的小鸟站在舷窗内,仿佛外星闯入的异类。对于李尤松而言,相比具体的进步与未来,宇宙所代表的是非物质的,更接近于文化意义上的“无限”。这仿佛与斯坦利·库布里克的电影《2001:太空漫游》所探寻的主题遥遥呼应:将传统工笔花鸟置于现代的飞行器内,就如同电影中古典交响乐在外太空反复交织响起;舷窗外陨星划过的天际,也似电影里代表人类终极的星孩所凝视的宇宙。
《2001:太空漫游》的小说作者阿瑟·克拉克在的首版序写到:“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兆。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,也就是银河系,也有大约一兆颗星星。因此,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,在这个宇宙中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。” 三年过去,杂技和工业渐渐退去,星空和玄鸟徐徐登场,不变的仍是他舞台化的视角,呈现为不确定的梦境。
如今的李尤松更愿意称自己为一名巫师,一个在自己的星球部落中讲述故事的人。那我们又该如何解释李尤松?去解释他为何创作,又如何创作?绘画性与故事性是否天然地存在矛盾?他创作中的文化碰撞,是一场乌托邦式的想象,还是带有立场的误读与批判?其中的历史重构,是否会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某种范式?这一切问题,也如那部至今仍被评价为“无人看懂”的《2001:太空漫游》,开放而永无定论。你大可将这次展览看作一次邀请:来解释吧,来思索吧。但首先,请先安静并快乐下来,一同欣赏李尤松先生这幕崭新的野人击石、稚鸟啁啾中的太空歌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