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应


2023.3.18 - 2023.4.23

艺术家:墨白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6 Tong Gallery+Projects


 


Tong Gallery+Projects 荣幸宣布,将于2023年3月18日推出艺术家墨白个展《鸟应》,呈现艺术家近年来的绘画作品,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4月23日。敬请关注!


鸟应

文 / 阑珊公

墨白的绘画至少有三条线索可供我们品味——山水画,风景画与室内情境。这即诠释了艺术家的三重经历,少年入中国美术学院习中国画,成年后游历各国,并联合创办了新中式风格的家居品牌。展览题为“鸟应”,然而画中无鸟之形但有鸟之趣,可谓画外有鸟或鸟鸣应在观众心中。山水与花鸟是中国画恒久题材,前者是自然的风光,后者是自然的生命,两者状物陈情表意,一道构成了东方美的历程,展现于墨白的设画、用笔和表意中。

在中国古代,山水画与花鸟画均成型于唐(以题材作为画意主题出现而断),这就说明了此两类画材多少会共享着类似的经验:盛唐期间,海内外文化交流繁多,艺术已显包容气象;与此同时,受益于文人之于物质空间的精神需求,绘画的载体亦丰富起来,诠释了跨文化交流对于艺术转向的功能所在。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则有着不同立意,也即是“模仿自然(1)”与“表现自然(2)”之分,这两种方式带来了不同的空间感受。

空间就是理解第三条线索的关键视角。艺术的历程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空间演变的历程,东西方绘画,均经历过从独立的陶器转向室内的过程(3),绘画至此成为空间的组成部分和视觉中心,有着相对固定的观看位置,也担负着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——无论从社会经济、精神构建,还是最为朴素的日常审美需要上。也因此,我们在室内赏鉴绘画时,无法将画面脱离周围的空间独立出来,也成就了观看绘画转向了对空间的体验。

画史演变一路而来,至墨白,依然寄兴笔墨,假道山林,值得关注的是她采用了综合性的实践方式来经营作品空间。首先,在画面内,墨白强调了作为主体的自然事物,但不强调表现空间感,如中国画中的平远,或西画中的单点透视,均鲜有表现。这种手法在唐代陕西地区壁画、后印象派,或张恩利等当代画家中可以看到影子。对空间氛围的创造,则侧重在画面外、但依然是画作一部分的画框上。这些画框经过精心设计,甚至转化成了颜料依附的底板本身,使得作品在不同的平面上呈现出多重空间:既有物质层面上的墙体、画框、画面、至观众所在的空间;也有意境层面的内心观照、窗外隐喻、画外声音所构成的空间。

展览现场设计与画框作为艺术家的意识透射,有意进行了呼应。一方面灵感来自于画框的起源——中世纪手抄本画家将教堂建筑设计元素作为边框绘制在书上;另一方面则于对现代美术馆绘画展流行的白色空间的反思——绘画何以回归日常,成为链接当代观众与窗外鸟应的通道。



(1) 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阿尔贝蒂在《论绘画》中提出“模仿自然”,也构成了欧洲古典绘画理论的基础。这种再现自然的基本形式至19世纪末尚无明显变化。这种认识视角更强调从观者出发的一元认识。因为不强调通过自然风光表现画意主题,在19世纪前风景画一直作为次要画种存在。

(2) 中国山水对于自然的表现,不强调形似,也即是不强调模仿,而强调表现神韵或意境,以及对事理的揭示,到达人与自然的共鸣。如苏轼在《净因院画记》中提及“山石竹木水波烟云,虽无常形而有常理”。

(3) 如克里特到彩陶、仰韶彩陶上刻画了花鸟植物形象,西方在希腊罗马时期,东方在秦汉时期均转向了室内壁画,如庞贝壁画或汉画像石。